暗中陪伴地球数十年 科学家发现“新月亮”
过去,我们认为地球只有“月球”这么一颗伴侣卫星,它影响地球的潮汐变化、稳定季节并照亮夜晚。近期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,它在地球轨道中已“潜伏”数十年,直到近期才被确认为是一颗新的准卫星。
过去,我们认为地球只有“月球”这么一颗伴侣卫星,它影响地球的潮汐变化、稳定季节并照亮夜晚。近期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,它在地球轨道中已“潜伏”数十年,直到近期才被确认为是一颗新的准卫星。
当我们谈论地球的未来,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几十年后的气候变化,比如海平面上升、极端天气变多。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拉长到十亿年,地球还会是我们熟悉的样子吗?
提到小行星防御计划,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,可能是好莱坞电影里用核装置引爆小行星的常见场景,核武器在地球上威力惊人,可一旦放到宇宙尺度中,它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。就人类目前的技术能力而言,想靠核弹炸碎小行星,在工程上基本行不通。
9月5日,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(天都实验室)宣布,我国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,并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合作邀请。
2025年9月5日,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,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,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,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,同时向各国发出了合作邀请。
当科幻电影中“天外飞石”撞击地球的惊险场景照进现实,人类对小行星威胁的警惕从未停止。2025年9月,中国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宣布了一项突破性计划——启动全球首个独立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,目标是在千万公里外通过精准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,为地球筑起一道“
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,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,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。这表明,中国正从“太空探索者”向“地球守护者”方向转变,以主动姿态参与构建全球行星防御体系。
9月5日,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(天都实验室)宣布,我国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,并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合作邀请。
中国正在规划通过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,验证防御地球可行性。从科幻小说到灾难电影,“小行星撞击地球”向来是热门题材,但在现实世界中,到底该如何应对小行星威胁,仍需要科学家一步步展开验证。
日前,中国科学家宣布,我国正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,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冲上热搜。实际上,世界各国很早就有类似计划,2022年已经有了成功案例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国科学家在2023年就已经发出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处置方案的征集令,并选出了十颗备选小行星。多国科学家为什
中国正在规划通过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,验证防御地球可行性。从科幻小说到灾难电影,“小行星撞击地球”向来是热门题材,但在现实世界中,到底该如何应对小行星威胁,仍需要科学家一步步展开验证。
近日,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。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,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,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。
日前,中国科学家宣布,我国正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,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冲上热搜。实际上,世界各国很早就有类似计划,2022年已经有了成功案例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国科学家在2023年就已经发出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处置方案的征集令,并选出了十颗备选小行星。多国科学家为什
9月3日,一颗速度比商用飞机还快的小行星会从地球和月球中间飞过。它最大直径有38米,跟一架中型客机差不多大。不用怕,它不会撞地球,但你可以看到它飞过的样子。
欧洲航天局当地时间6月27日公布对近地小行星2024 YR4的最新观测分析,确认该天体在2032年12月撞击月球的概率约为4%,但对地球不构成直接威胁。
5月29日,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。此次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实施近地小行星2016HO3伴飞、取样、返回以及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。
浩瀚宇宙,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。当“天问一号”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烙下中国红,当“祝融号”车辙揭开35亿年前火星水活动的奥秘,中国航天人已悄然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——5月29日,行星探测器天问二号即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。
SpacePolicyOnline.com报道,中国尚未正式宣布天问 - 2 探测器发射日期,但预计北京时间 5 月 29 日凌晨 1:22 至 1:44 之间,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问 - 2 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。此次任务将首次从近地小行星 469219
据NASA公布的信息,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25 KF,将在美国东部时间5月21日下午1点30分(北京时间5月22日凌晨1点30分左右)接近地球,最近时距离地球仅约11.5万公里,大约是地月距离的三分之一以内。